西北钢铁工业:蛋糕大 制约多 企业亟须创新发展

2011-10-31 10:38 来源: 我的钢铁网

去年7月5日至6日召开的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掀起了新一轮最高规格的西部大开发。近年来的实践表明,借助于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强劲拉动和国家支持西部地区钢铁工业适度发展的历史机遇,西北地区的钢材消费需求强度和每年的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近期,西北各省区相继公布了“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到2015年,西北地区的钢材年消费总量将达到6000万吨。仅2011年,西北地区的钢材消费总量预计就将达到3000万吨以上。“十二五”期间,由于投资的持续增长,西北地区钢产量也将由2010年末的2000万吨增长到“十二五”末的近6000万吨水平,净增4000万吨。

“西北地区的钢铁工业作为西北各省区经济成长的支柱产业,将直接受惠于这一有利于西部经济持续成长的大的战略。”刚刚走上甘肃省副省长岗位的原酒钢集团董事长虞海燕曾这样表示。

西部大开发带动区域市场需求

2011年初的两会期间,国家定下大力发展西部地区基础建设的政策方针,在“十二五”规划当中全力支持西部地区的基础建设发力。城建、交通等基建需要的大量建筑用钢需求直接刺激当地及其周边省市钢价的上涨。

今年以来,新疆、甘肃等省市建筑钢材价格高于全国市场。青海、甘肃、陕西等地钢材市场库存几乎处于零水平线。究其原因,主要是得益于当地基础建设的全面展开,大量的建筑用钢实际需求拉动了钢价上涨。

住建部公布的信息显示,今年1~8月份,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已实物开工868万套,开工率为86%。开工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或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的有19个省(区、市),西北主要省区均在列。其中,陕西的开工率超过100%,甘肃为98%,宁夏为97%,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9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91%。《中国冶金报》记者在陕西了解到,今年上半年,陕西省财政通过预算安排最大化、成立融资新平台、加快支出进度、强化资金监管等4项举措,破解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瓶颈,上半年项目开工率达到101.1%,既为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当地建筑钢材提供了稳定的需求。

据西部相关省区发改委分析,在中东部地区建筑工程因高温有所放慢的同时,西部地区基建工程在7月份却进入了施工旺季,开工项目不断增加,直接导致建筑用钢需求量的直线上涨。截至目前,线材等主要建筑用钢价格继续在此前的基础上保持相当的涨势。未来5年内基础工程建设的脚步不会出现停顿,西部地区工程建设将持续进行,建筑用钢需求量将依然保持高位增长。与此同时,央企援疆建设重点围绕新疆大型油气生产加工和储备基地、大型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大型风电基地和“三个大通道”建设,涉及基建、石油石化、煤炭、电力、冶金等行业的投资开发。这些行业对建材、无缝管中厚板硅钢、风电用钢等钢材的需求量大,将带动西北钢材市场的需求继续增长。因此,未来西部地区特别是新疆地区的建筑钢材价格将继续保持高位运行趋势。

西北市场的钢铁“大餐”引发了总产能过剩的全国钢铁生产企业的瞩目。庞大的用钢需求仅仅依靠西北地区的钢厂和中间商很难满足其建设需要。大量建筑用钢涌向西北地区,该地区基本成为全国钢材净输入地。

如今,西北各大中心城市钢材市场所集中的钢材资源,品种、规格异常丰富,产地众多。以西安为例,除了酒钢、八钢、龙钢等区域主导钢厂之外,包钢鞍钢武钢邯钢太钢济钢、重钢、舞钢等纷纷在西安安营扎寨,海鑫、中阳、文丰、唐山地区的中小钢厂资源也不断涌入。此外,外企也正在以低价资源抢占市场。例如,位于哈萨克斯坦北部卡拉干达的卡钢钢铁有限公司目前产能为500多万吨,其主要产品有中型型钢、小型型钢、厚板、热轧板卷、黑钢板、电镀锡板和铸件。新疆、兰州、西安等市场经常能见到卡钢的板带产品。

西北地区钢企亟须提高竞争力

目前来看,钢筋、线材、中厚宽钢带、棒材、中板是西北钢铁企业生产量较大的品种,也是区域市场消费量最大的品种,型材、冷轧薄宽钢带等缺口较大。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使得区域经济发展潜力进一步释放,板材、线材、H型钢等将有较大的需求空间。

《中国冶金报》记者在陕西省钢铁业界调研发现,目前国家在西部相当多的投资计划都集中在陕西,而建设这些项目所需的大量钢材却需要从省外购买。陕西钢铁工业的现状基本反映了整个西北地区钢铁工业的发展水平。因此,“十二五”期间,西北地区实现地方钢铁工业的科学发展责无旁贷。

业内人士客观地分析了陕西钢铁面临的形势:第一,尽管国家没有明确钢铁企业享受相关优惠政策,但钢铁工业仍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钢材消费增长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还将持续若干年;第二,陕西钢铁工业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特别是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还不能满足区域市场需求;第三,钢铁工业发展的支撑条件如原料、煤炭、运输、电力等面临较大压力,品种、质量竞争和环境压力也越来越大;第四,钢铁产能分散,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战略管理能力相对较差。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当前国内各大钢铁企业纷纷重组、搬迁,以求达到与国民经济、生态环境的平衡协调发展。而西北地区除新疆八钢并入宝钢集团之外,钢铁企业仍基本上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陕西钢铁集团挂牌运作已接近一年,但省内3家主要钢铁企业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的联合重组。

西部大开发新政,使得西北地区的钢铁工业重新面临机遇。西北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一项战略性的重大举措,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在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发展进程中,西北地区钢铁工业一定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把解决眼前的突出问题同实现长远发展目标结合起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全面振兴和繁荣。

在当前的形势下,西北地区钢铁企业不仅要应对金融危机造成的利润锐减、资金短缺等困难,还要面临着淘汰落后产能标准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加剧的严峻局面。业内人士建议,西北地区钢铁企业应主动融入到国际、国内钢铁产业发展的大环境中去,准确认识现有的发展基础,分析自己的比较优势,发展思路要适应钢铁产业发展形势,发展理念要紧扣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的步伐,发展规划要符合国家钢铁产业发展政策要求,发展模式要有企业自己的特色,项目建设和结构调整要立足于市场和资源条件;要正确处理做大与做强的关系,不与其他企业比规模,着力改变高投入低产出的状况。对于西北钢铁企业来说,利用先进装备主动去适应市场、开发市场,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适时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努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企业竞争力,应该是一种现实的选择。

钢贸企业无序竞争制约钢市发展

同样,由于历史和自身等种种原因,就西北地区钢材销售市场而言,也存在着阻碍其发展的一些因素:其一,钢材贸易商寻求自我突破的集体意识不足,没有意识到自身的优势,缺乏长远的规划目标;其二,钢材市场的建设及交易模式相对落后,大多数的钢材交易市场基本以出租摊位、存货运转为主,规模档次偏低,同时缺少现代钢铁物流的代表如电子商务、中远期合约、物流加工配送、集约化流通等业态形式,与国内钢材流通先进地区和钢铁集约化整合趋势不相匹配。其三,钢材市场信息影响程度较低,由于规模落后,各大钢材市场价格、信息的交流与整合程度较低,信息平台颇显单薄,基本上没有话语权。

由于看好当地的钢铁需求,而中东部的钢铁产能又明显过剩,不少中东部地区的钢贸商跃跃欲试,谋划“西部淘金”,把“十二五”经营战略的重点转向西北地区。近两年来,西北地区也多方引资,建设了多个钢铁物流园区。

对此,一些业内人士指出,中东部钢贸企业实施经营战略转移,还须考虑很多因素。例如,大量钢材涌入西北市场,不仅加剧了西北地区铁路运输的压力,而且极大地提高了钢材销售成本。钢铁工业原料、成品运输量都非常巨大,生产1吨钢约需要5吨的综合运输能力。而在西北地区经常可以看到两列相反方向行驶的专列,一边装的是运往甘肃、新疆等地的首钢线材,另一边装的是运往河北的新疆、甘肃线材。在我国,西北地区钢材流向东南,西南地区的钢材流向东北,东北地区的钢材流向全国,这种现象并不鲜见。从唐山运往新疆的钢材的运费高达700元/吨,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导致新疆的钢材价格普遍高于其他城市。

当前,西北地区由于地广人稀、经济欠发达、市场容量小等因素,钢贸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不仅将大幅增加钢材的运输成本,也制约了钢铁工业经济效益的增长。这些制约西北钢铁工业健康发展的因素,应引起钢贸界的广泛关注。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