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teel:十二五钢铁结构调整与节能减排的影响

2011-05-26 09:21 来源: 我的钢铁网

新世纪以来的十年是我国钢铁行业高速发展的十年,粗钢产量从1亿吨水平发展到了6亿吨水平,全球占比也从15.0%突增到44.3%。今年1-3月份国内日均粗钢产量持续保持在190万吨以上,距离粗钢年产量7亿吨的里程碑似乎又近了许多,一切都快的超出预期。走得过快,难免会错过风景,钢铁行业的发展也是一样。审视和自省已经开始,直面顽疾,寻找出路,钢铁业的“十二五”,结构调整将加速进行。

“十二五”期间钢铁业结构调整将加速进行

1、严控产能增长,调整产业布局

中国到底需要多少钢材,一直众说纷纭,产能过剩的提法自几年前就常常见诸媒体报端,成为钢铁行业的达利摩斯之剑。然而,粗钢产量短短十年间从1亿吨发展到6亿吨,除去直接出口(2010年占比不到5%)和机电产品等间接出口(2010年约占10%)外,绝大部分都是靠国内消费,可见消费的增长是同步的,钢铁产能的高速增长其实也折射出下游用钢行业的增长。

钢铁作为“工业食粮”,反映的是整个宏观经济的发展态势,经济的发展推动钢铁产能的增长,这一过程持续的时间一般较长。从之前的钢铁霸主的发展来看,美国从20世纪初到70年代末的长达70年的时间里保持了钢铁产量的持续增长;日本从二战之后钢铁行业崛起,其产能较快增长期也长达30年,且之后30年也一直保持高位;韩国从上世纪70年代末至今钢产量也是持续增长了30年,至今还没有达到峰值。我国从改革开放开始到上个世纪末钢铁产量稳步增长,直至本世纪才伴随着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而突飞猛进。作为全球最重要的新兴市场,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之一,我国经济在较长的时间内仍然将保持较快速度的增长,“十二五”期间我国的粗钢产量必将继续向7亿吨甚至8亿吨迈进。

图表1 全球主要产钢国粗钢产量发展历程

来源:WSA

但是同宏观经济一样,“十二五”GDP年均增速目标从“十一五”的7.5%调低到7%,重心从促增长转变为调结构,钢铁行业的产能发展也需要进入降温期,从而更好解决行业内部积累的问题,协调供需之间的平衡。从已经出台的钢铁行业的“十二五”规划中可以看出,未来5年,将在控制产量和调整产业布局等方面加强动作。

首先,明确提出了控制钢铁生产总量。“十二五”期间钢铁产量虽然将继续增加,但是增速将明显放缓,在2005年以来粗钢同比就已经处于下降通道中,预计“十二五”期间同比增速将进入个位数时代。

图表2 国内粗钢产量历史

来源:国家统计局

其次,产能增长天平偏向南方地区。我国钢铁生产和需求地区分布目前还不是非常匹配,华北、东北地区产量占比较大但供大于求,而经济相对较为发达的南方地区则供应偏紧。尤其是华南地区,缺乏大的钢铁生产企业,供给相对不足。“十二五”期间,随着湛江和防城港钢铁项目的建成投产和江苏、福建沿海项目可以期待的进展,南方地区的供应和需求将更加匹配。但是相应的,北方地区的供需压力将增大,“十二五”规划中已经明确表示华北、东北地区的产能将不再扩大。当然,实际的效果仍有待观察。

再次,钢铁企业兼并重组进入加速期。工信部提出钢铁业在“十二五”期间的首要任务就是兼并重组,前10家钢铁集团的产能比例从目前的48%提升至60%。同时计划到2015年,全国形成100家左右的区域钢铁集团,而目前我国有2000多家单纯轧钢厂,即意味着“十二五”期间区域间以及跨区域的兼并重组将加速进行。不少地区已经开始行动起来,河北省表示将重点培育3至5家具有较强实力和明显竞争优势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到“十二五”末,全省有冶炼能力的钢铁企业(集团)减少到10家左右,力争前5位钢厂产量占全省例由2009年的48%提高到2015年的75%以上。山西最新出台的钢铁行业整合方案提出,到2015年将形成以太钢集团和首钢集团的“双巨头”格局,而据2010年统计省内规模以上钢铁企业110户,即5年内完成从110家到2家的整合。江苏的民营企业也已经行动起来,连云港附近的兴鑫、鸿泰等五家民营和合资钢铁公司联合成立了沿海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第四,钢厂的分布理念已经明显从“依矿而建”转变成“沿江沿海”。规划中提到,“十二五”末沿海沿江钢铁企业产能占全国产能的比例要达到40%以上。布局的调整主要是因为大部分钢铁企业分布在内陆地区的大中型城市,已经受到环境容量、水资源、运输条件、能源供应等因素的严重制约;此外,鉴于我国对外矿的依赖程度,沿海布局也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因此,已经建设的鲅鱼圈、曹妃甸基地,即将建设的湛江、防城港和积极筹备中的山东、福建、江苏沿海基地都是得益于这一政策支持。

2、发展非钢产业,钢厂谋求多元

钢铁企业是资本密集型,是地方重要的利税大户,但近年来钢厂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了。随着铁矿石等原材料价格高企,钢铁业进入微利时代。2010年大中型钢铁企业全年平均销售利润率只有2.91%,在全国39个行业中排名倒数第一。迫于生存发展的压力,钢铁企业纷纷拓展非钢产业。

同样的,国外的大型钢铁企业为了保持企业的稳定发展,规避市场风险,很早就开始发展非钢产业。安米集团除了钢铁主业之外,还有矿业、物流、钢铁行业解决方案与服务等;蒂森克虏伯的服务、工业整体解决方案、电梯等产业占据集团收入较大比重;日本新日铁除钢铁主业外,在工程技术,都市开发,化学,新材料,系统集成等领域都有涉足;JFE也逐步加大在太阳能电池、环保、大型集成电路等方面的投入。

借鉴国外经验,同时更是被目前盈利状况所迫,我国的钢铁企业也开始向多元化方向转变。涉及的产业既包括钢铁业的配套产业如剪切加工,物流配送等,也包括向上下游进行产业链延伸,还有部分钢企开始涉足金融和房地产等热门领域。这一转变也将受到政策的支持,钢铁行业“十二五”规划中首次提到了“既做强钢铁主业又向钢铁上下游产业链延伸的一业为主、适度发展相关多元产业转变”。

图表3 我国主要钢铁企业非钢产业发展规划

来源:MRI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3、顺应产业升级,特钢迎来春天

随着我国进入工业化中后期,汽车、机械设备、运输设备、造船等行业的发展加快,对应需求的钢铁产品也将在建筑钢材、普通板材等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对高端板材、不锈钢和其他特钢产品的的需求,特钢行业有望迎来春天。

就我国目前特钢发展的现状来说,仍然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首先,特钢在钢产量中占比较低,发达国家特钢在钢产量中的占比平均在20%左右,而我国目前仅为11%;其次,中高档的特钢产品在特钢总产量中占比较低,与日本相比,我国的特钢产品还主要集中在非合金钢和低合金钢的中低端产品,占比超过60%,而日本的合金钢和高合金钢占比超过70%;再次,高端特钢产品部分仍依赖进口,梳理我国进口的钢材产品可以发现,单价超过1万元/吨的大部分都是特钢产品,如冷轧不锈钢板、取向硅钢、特殊焊管、热轧不锈钢中宽钢带、热轧合金钢条杆等。

世界特钢强国的发展历史表明,特钢发展通常滞后于普钢,各国经济和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粗钢产量增速会放缓甚至停止增长,但特钢产量会在随后出现较快增长,特钢占比不断提升。在我国,特钢的主要应用下游汽车、机械等行业近几年的发展令人瞩目。中国汽车工业在本世纪以来经历了持续的高增长,年复合增长率达18.5%,从其他国家汽车工业发展里程来看,我国汽车行业在未来的较长一段时间内都将保持较快的增速。机械行业方面,受益于产业升级,对特钢的需求也将持续增加。在下游需求的拉动下,我国的特钢的产业已经有腾飞的迹象,自2007年以来特钢的增速明显高于普钢,占比快速提升;而特钢产品的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合金钢占比自2008年以来增幅较快。单纯依靠产能增长的发展之路显然愈发艰难,优化产品结构,差异化竞争和大力开发特殊钢才是未来钢企盈利的重要支撑。

“穷则变”,过去十年钢铁产业的大跃进式的产能扩张给行业自身的发展带来了很多问题,“十二五”将是纠错和调整的阶段。“变则通”,期待转型后的钢铁行业能够解决至少减缓产能压力、产品同质化竞争、产业布局不合理、高成本低盈利等难题,从而迎来“通则久”的长期可持续的发展。

二、“十二五”期间钢铁业仍是节能减排的排头兵

2010年我国超越日本坐上了经济总量全球第二的交椅,不远的将来,我国很有可能跨过美国,成为全球能源消耗第一大国。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国际社会中受到的关注和要承担的责任都将越来越多,其中一个突出的体现就是环境保护和能源消耗方面。我国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1、钢铁业是完成全国总体目标的关键行业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国家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近十年来我国钢铁产业发展很快,生产消费名列世界第一,但同时,钢铁也是一个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是节能减排潜力最大的行业之一。

从各行业的内耗比例可以看出,国内三分之二的能源由各种工业生产中消耗,其中钢铁是最主要的耗能大户,占了18%。因此,在“十一五”完成节能减排的过程中,钢铁业首当其冲,2010年下半年多个省市出台了拉闸限电的“壮士断腕”的措施。钢铁行业中的严控新增产能和治理钢铁产能过剩,不再单单局限于钢铁业本身发展的考虑,更是作为节能减排的重中之重。

2、多项措施确保钢铁业节能减排的完成

“十二五”期间全社会节能减排的目标为:到“十二五”末单位GDP能耗下降目标确定为16%,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单位工业值增加值用水量降低20%,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上升至11.4%等。

在此基础上,钢铁行业确定了自身的节能减排的目标:普及推广已成熟的节能减排技术,到2015年国内大中型钢铁企业的干熄焦率达到100%;按照国家相关要求,中钢协会员企业焦化、烧结、炼铁、炼钢的工序能耗达标率要达到100%;凡没有通过国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企业,要努力完善环保措施,补办手续,获得审批。为了确保目标的实现,“十二五”期间钢铁行业必将在多个方面继续提高与完善。

首先,在钢铁生产各环节制定详细的节能减排措施,重点大中型企业的吨钢综合能耗从2009年的615千克标准煤降低到590千克标准煤,烧结、炼铁、焦化、电炉等环节的能耗标准也都有相应降低。

为了实现生产工序的节能,就要求钢铁企业从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等多个方面对标挖潜。1)原材料方面,降低原燃料灰分、硫分,提高入炉矿品位等措施,可能增加采购成本,但有利于节能减排,仍可降低制造成本;2)技术创新方面,加快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如焦化煤调湿技术、降低烧结漏风率技术、烧结余热发电技术、高炉脱湿鼓风技术、高炉喷吹焦炉煤气技术等;3)加强循环利用,提高效率。如与供热企业合作,扩大余热利用范围;利用高炉或焦炉消纳社会废塑料等,发挥钢铁企业的社会功能;与电力企业合作,开展“共同火力”发电;副产煤气的资源化高效利用;与建材企业合作,提高冶金渣利用附加值等。

其次,继续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明确2011年前,钢铁企业高炉有效容积400立方米以下,转炉或电炉公称容量30吨以下(不含特殊钢电炉)产能将被全部淘汰。相应淘汰落后炼铁能力7200万吨、炼钢能力2500万吨。2010年底前要求的标准仅为淘汰3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淘汰20吨及以下转炉、电炉。同时,国务院要求,实施淘汰落后、建设钢铁大厂的地区和其它有条件的地区,要将淘汰落后产能标准提高到1000立方米以下高炉及相应的炼钢产能。此举意味着,中小钢铁企业将大量出局,其中,为数众多的民营钢铁企业将不得不遭遇生死劫。若这些淘汰落后的措施能得以切实有效的落实,不仅与节能减排非常有利,对于缓解我国钢铁产能增长过快,部分产品供大于求的矛盾也将产生实际的作用。

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淘汰落后的工作已经紧锣密鼓的展开,各省市都已经确定了2011年的淘汰目标,共计计划淘汰落后的炼铁产能和炼钢产能各2653万吨和2627万吨,其中炼钢产能的淘汰目标比去年增加了1800万吨左右,淘汰力度大大加强,主要是河北、内蒙古和湖北等省市大幅加强了淘汰的力度。

据中钢协统计,过去5年里,中国钢铁业在节能环保、污染治理及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大中型钢企用于污染防治的年度投入在其固定资产总投资中所占的比重已升至9%左右,比5年前提高了2.7个百分点。例如,2005年之前,中国建成投产的干熄焦装置仅有20套,去年已增至104套,生产能力占到中国炼焦总产能的22%以上。接下来的五年里,节能减排将进一步成为中国钢铁业发展的“硬约束”,也是钢铁业可持续化发展、钢铁生产厂成为环境友好的企业的必由之路。

(我的钢铁研究中心(MRI) 倪献娟)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